400-9937-273

测力传感器校准分析

2020年01月02日 点击量:118
 
        结构强度试验加载过程中,协调加载系统通过控制液压设备对试验件施加载荷,测力传感器的作用则在于:通过液压设备与试验件之间连接的传力结构,测量施加在试件上实际力的大小并反馈至协调加载系统,形成闭环控制,来保证试验的加载精度。试验控制系统配置过程中,控制工程师须通过对试验载荷的分析,配备满足试验要求的测力传感器连接至控制系统回路,且在安装及试验过程中须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力传感器实际测量的精确性。在协调加载控制系统中,对于传感器理论上有灵敏度校准、分路校准、斜率校准等多种方法。对于测力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灵敏度计算校准,并辅以分路校验的校准方法。该校准过程需要对相关参数反复检查以确保准确无误,以免由此带来的偏差对试验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然而,由于环境、设备及人工等不稳定因素,以及试验参数配置不当等风险,实际操作过程中,测力传感器校准会有较大的误差产生。控制系统工程师必须在试验前对测力传感器参数进行反复校对,出现校准误差较大时,须对整个回路进行排查,以确保试验的安全可靠。当引起误差的来源不明确时,整个排故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试验周期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如果校准误差不能及时有效排除,对试验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校准误差是衡量控制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保证校准的准确及精度是目前试验工程上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测力传感器校准原理及误差来源 测力传感器校准是指在试验加载前,为确定传感器的输出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操作。灵敏度校准通常是其标定值理论计算结果,而外部分路校验作为辅助但必要的手段,可以真实反映整个控制回路的实际状况。一旦校准结果超出规定限值,则认定校准不合格,必须检查整个控制回路进行排故,直至合格。在实际应用中,导致校准误差产生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设备。试验安装的关联设备存在老化、灵敏度欠佳等因素导致的系统误差。
(2)系统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电磁干扰等其他客观存在的因素造成的系统误差。
(3)线缆故障。包括线缆过长、老化、虚焊、芯线搭接、屏蔽脱焊以及污染等问题导致的误差。
(4)其他问题。包括校准电阻插错、参数配置有误等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

 
降低校准误差出错率的方法针对分析结果,线缆故障入手,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简要如下:
(1)对后续试验进行前期控制系统整体规划设计。
(2)按照规划设计,合理控制线缆长度,尽可能缩短冗余长度。针对长期固定线缆,按加载部位逐一精确计算,预留合理备用长度,对同一部位的不同类别线缆也要区分计算。对旧线缆要进行筛选后重新利用及按照规划长度,实地测量裁剪。
(3)针对活动线缆要进行合理的半固定处理,减少线缆接头处的活动量及重力作用。
(4)设计合适的辅助设施,降低线缆的积压温度。
(5)合理科学规划线缆的铺设路径。存有损伤隐患的部位,要采取相应的防护设施,避免水、油污染及电磁干扰等。
(6)制定线缆接头焊接标准并以此验收及测试。
(7)线缆标识清晰无歧义且有助于排查故障。

结论: 本文针对试验工程中引起测力传感器校准误差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降低线缆故障率的可行性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了测力传感器校准精度,大大降低了试验风险。此外,还减少了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的排故时间,提高了试验效率,证实该方法可行。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